-->

2016-03-31

DIY修理滑鼠點一下變成點兩下

DIY修理滑鼠點一下變成點兩下

現在的3C產品都很先進,用了一陣子之後,保固過了就剛好壞了。筆者的羅技滑鼠(M305)用久了,點一次滑鼠左鍵,自動會變成點兩次(單擊變雙擊),過去都摸摸鼻子,再買一個新的。這次想說先上網爬個文,發現大部份建議直接再買一個新的,或者是自行換掉「微動開關」,但好像很麻煩。後來打電話給客服,轉接到一個大陸口音的服務人員,她請我DIY做障礙排除,竟然就修好了。方法超簡單,如下:

把滑鼠的連結電腦的USB拔開;如果是無線滑鼠,就把滑鼠電源關掉。
連續、輕輕的按滑鼠的左鍵或右鍵,連續的按三分鐘。(不是按住不放)
我的電腦 → 控制台 → 滑鼠:有一個按兩下的速度測試區域,測試看看你的滑鼠好了沒有。
客服稱90%的案例可以用這個簡單的方法就修好,稱之為「靜電排除法」。

有些東西跟你看到有點不一樣

有些東西跟你看到有點不一樣。
數學你也可以用看的,
但是你可以看很多次,
都遠不如你親自算 一次來的有效率。
再算的過程中,才知自己的盲點在哪裡。
是哪個公式沒背熟,哪個地方會卡住,
往往在算的過程中,才會浮現問題。

當然英文你也可以用看的,
但遠不如親自親口念一遍來的有效率。

當然一開始沒什麼程度。當然要先了解,
有足夠個程度,就可以去解題了。去算題目。

會算題目,一定看得懂。
但看得懂,不一定會算。

會跟述,一定聽得懂。
但聽得懂,不一定會跟述。

被拒絕本來就是人生常態

被拒絕本來就是人生常態

編輯不識貨?J.K.羅琳筆名投稿被退 出版商建議:去上點寫作課吧!
作者岳士瑋 | 風傳媒 – 2016年3月26日 下午9:17

J.K.羅琳(J.K. Rowling)靠著《哈利波特》聞名天下之後,也會被出版商退稿嗎?羅琳25日在推特分享了她以筆名「羅伯特·加爾布雷斯」(Robert Galbraith)投稿,但「慘遭」出版商拒絕的退稿信,希望以此鼓勵更多人創作。不過真正難過的應該不會是羅琳,而是當初未能把握住財神降臨良機的退稿編輯。
遭拒信函曝光
羅琳因為一位粉絲詢問她是否有遭到退稿的經驗,在推特上公佈當初投稿作品《杜鵑的呼喚》(The Cuckoo’s Calling),但遭出版商拒絕的信函。羅琳表示,當她使用「加爾布雷斯」的筆名發表時,受到了許多冷落。即使現在以「加爾布雷斯」為筆名所出版的小說已有3本,但是第一本著作曾被許多出版商拒絕。

拒絕羅琳 財神門前過
在兩封回絕信函中,有一封來自出版商Constable & Robinson還提供了「建設性的評論」。對方建議羅琳去「修習寫作課程」之外,還好心提供「投遞作品給出版商的技巧」。對方的編輯甚至在信中寫道:「我們很抱歉不能出版這本書,因為我們認為它不會暢銷。」而另一家出版商Creme de la Crime則說,他們目前屬於另一家出版社,所以無法接受投稿。

露出「真身」 銷量衝上榜首
《杜鵑的呼喚》最終於2013年4月由英國的Little, Brown & Company出版。在真實作者的身份尚未公開前,雖然銷量還算不錯,直到作者身份曝光後,才一舉登上暢銷書排行榜首,還被改編成電影。羅琳公布拒絕信函的作為也引發網友討論,不過兩封信函的作者姓名皆未公開。
羅琳表示:「我的動機是激勵人心,而非報復。」《濃情巧克力》(Chocolat)作者,同時也是英國著名女作家喬安娜·哈里斯(Joanne Harris)表示,1999年時,她的著作《濃情巧克力》也曾遭到多次拒絕。但最後卻被改編成好萊塢電影。當被問到如何保持對寫作的熱忱時,羅琳回答:「我並沒有什麼好失去的,因此這使我更勇於嘗試。」


那些未受青睞的文豪
其實有很多知名作家的著作都曾經遭到出版商拒絕。像是著名的愛爾蘭作家喬伊斯(James Joyce)的《尤里西斯》(Ulysses)曾遭到無數出版商拒絕,最後才在1922年由他朋友畢奇(Sylvia Beach)的莎士比亞書店(Shakespeare & Co bookshop)出版。《1984》作者歐威爾(George Orwell)和《白鯨記》作者梅爾維爾(Herman Melville)也都有類似的遭遇。

《杜鵑的呼喚》 J.K.羅琳於2013年4月以筆名「羅伯特·加爾布雷斯」出版的一本偵探小說。劇情是私家偵探調查超模自殺案,內容、角色皆刻劃細膩。2014年12月BBC第一台宣布,將小說改編成同名電視連續劇,由羅琳親自執筆劇本,集數尚未確定。而2014年6月也出版了續集《抽絲剝繭》(The Silkworm)

2016-03-13

記單字過程

初見面 熟識 討厭  分手
重複
英文單字

重複 用力記憶

記單字

重複 用力記憶


情境學習 感覺

利用情境記憶

電影「惡魔島」裡面有一段有趣的對話。美國聯邦調查局要求一個曾經從惡魔島監獄逃出來的人,畫出當初逃亡時,所經歷的監獄下水道系統。那個人回答說:『我現在記不起來,可是沒關係,讓我再回到島上,我就可以想起來了』

不要笑,這是非常科學的。因為我們的有些記憶,光靠我們自己用力的想,是想不起來的,必須靠著環境的一些刺激,一些氣氛,才能找回來。倒過來說,有時候,有些知識,光靠努力是記不起來的,要加入一些環境的刺激,一些氣氛的陪襯,才能深入地進入我們的記憶系統。

許多學生,不喜歡做實驗,在解剖青蛙的實驗中,偷偷抱起生物課本,猛背青蛙的內臟顏色,認為這樣是珍惜光陰,這其實是非常愚蠢的作法。殊不知實驗過程本身,就是一種非常好的協助記憶的工具,在解剖過程中,你的手握著解剖刀,實際接觸青蛙的皮膚,眼睛注視著內臟的顫動,鼻子聞著刺鼻的藥水味道,短短的幾分鐘之間,你全身的感官系統,都不斷地傳送這些嶄新的經驗,到你的工作記憶區裡不斷比對,由於這些經驗的刺激非常強烈,所以很容易就可以再傳到永久記憶區裡儲存。這種記憶效果,比起但靠書本上的文字來記顏色,實在是強太多了。

許多學生,在背誦詩詞時,都著重於語言學的部分,把字的發音,詞義的解釋,聲韻的平仄,記憶得非常好,但卻完全忽略了美學的部分。人稱王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說明了詩詞所表達的常常是一種情境,或者一幅圖象。如果我們能夠領略到那種情境,或者想像出那幅圖象,就能利用這些情境圖象,反過來幫助記憶,而不只是單調的文字記憶而已。

比較差異整合  多重角度想問題

在「記憶」一文中,曾經指出,遺忘或記錯的原因是因為許多資訊之間的連結不見了或者連錯了,使得資訊雖然還在,但卻找不到了。像是泊在碼頭的船,原本靠著錨拖著才停住,現在錨不見了,船就漂走了。解決這種問題的最好方法就是多放幾個錨,連節點多,就停得牢,也就不容易漂走忘記了。

在腦海中,讓新知識和原知識系統之間,產生更多的連結的方法就是利用多重角度來比對新的知識。也可以提出生活經驗,歷史故事,其他學科的類似道理等方法,提供新知識更多應用的空間。也可以利用辯證,推論,歸納等方法,以理性分析的角度來驗證新知識,甚至也可以故意找出反對的意見,來探討新知識的限制。這種種方法,都是不同角度的思考,而每一種思考,每一個都像是一個錨一樣,把新的知識連在舊的知識系統上,連結點越多,記憶的效果就越強。

廣泛的學習與閱讀

古人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代表經驗與知識是相輔相成的。注意,這並非陳腔濫調,而是可以用科學道理證明的。我先前提到幫助記憶的方法中,有很多都強調「新知識要和舊知識產生關聯」,才是有意義的學習,也才能幫助記憶。但是,如果一個學生平常除了教科書之外什麼課外書都不讀,自然使得生活經驗與基本知識貧乏無比。一點「舊知識」也沒有,就不用奢求什麼「把新知識連到舊知識上面」啦!所以,一個學生具備充分的生活經驗與基本知識,是可以幫助後來的各項學習以及記憶,而「廣泛的學習與閱讀」正是達成這個目的的最好方法。

右腦記憶

莫名其妙記憶

記憶

記憶

間隔性重複

最基礎的記憶方式,前提是你要知道這是什麼東西(  理解 )。

以特定間隔重複呈現的訊息是將記憶固定在大腦中最有力的方式。

哈佛大學心理系的薛克特教授說:「假如你只有一個星期可以準備期末考,只有讀這個主題十次的時間,那你一定要把時間間隔開來。在一個星期中十個不同的時間重複看這個主題,而不是一次把這個主題看十遍。」假如你需要記住一份資料,三不五時,把這份資料拿起來看一下,假如你需要記得更好,那麼當你拿起來看時,同時作些思考,把相關的資料加在一起重複思考。

如果這個東西對你很重要,你會記的比較快,例如,女朋友電話號碼,考試要考的東西、、、等

聲音記憶

關於listening,講的是聲音的倉庫,聲音會不斷的記憶,speaking的目的是被了解,不斷的講就會培養語言習慣。什麼是聲音記憶,就像你接電話,只聽到喂,你就知道是誰打的,我們的聲音倉庫會自己記憶,聲音會在腦子裡記憶。另外再舉一個例子,古文〈項脊軒志〉裡頭說:我們可以根據人的腳步聲的輕重緩急就知道他是誰,像家中父母親從我們身後走過,我們就知道是誰,這也是聲音記憶的例子。有了聲音記憶之後,我們看英文就可以一聽就知道是什麼意義,我們有一個語言學的原理,一句英語聽了七遍就可以被聲音記憶,但是學生在語言教室裡聽一遍,第二遍他就覺得煩,事實上我會告訴他們,聽七遍才會開始有記憶,所以只靠學校的語言教室是不夠的。如果我們只看英文,而沒有聽說的練習,那我們根本不知道對方說的英語是什麼。學生在學校學了六年的英語,沒有聽英語的習慣,對英語發音只有模糊的記憶,造成間接了解或一知半解的情況。

俗語說十個啞巴九個聾,不是說他的發音有問題,而是他的聽力有問題,他沒有聽力沒有辦法記任何東西,那第十個啞巴可以說話,是因為他是後天生病才成為啞巴,他的聽力在未生病之前是可以使用的。因此,聽是說的基礎,在語言教室中,學生常抱怨老師給他們講的時間太少,事實上是因為沒有聽的基礎,也說得不好。以上說明是講我們的聲音記憶與語言習慣,語言是表達我們思想的一種行為,和我們日常生活的睡眠、飲食等行為完全一樣的,一旦我們養成習慣,習慣成自然,就像生理時鐘一樣。

想想你背文言文的時候,若不唸出聲音,背得起來嗎??

-->  我要把英文學好:只要大聲說英語,就可以做到

圖像記憶法
     聲音記起來之後,就要記單字的形狀,以後在閱讀的時候就會理解。

比較,連結
     當你被很多的單字的時候,記憶開始模糊,此刻會有很多相似的單字出來。可以用比較來加強單字的記憶。這就是字根、字首的由來。
      也有可能是破音字。一個字有很多意思。必須比較、整合、連結、歸納。
     或者用已知來記未知。已知的單字來做延伸。或者用情境把單字深刻想出來,以複習更多的單字,達到重複的效果。
     這邊的方法很多。因人而異。諧音記憶法或右腦記憶法都是其中之一

其他 : 多運動,充足的睡眠。保持好奇心。保持專注。時間限制,製造壓力,獎勵自己,快樂學習,作筆記,親身體驗。趣味閱讀
             情境體驗,故事回想-->重複

the zone境界

Jordan在和Kobe訓練後曾分享過一種感覺,這種感覺NBA球員習慣稱之為the zone(意思類似於中文的化境)。一旦進入到這種狀態,眼前的一切事物都會變慢,對手的防守漏洞會統統呈現在你面前,這時的你可以隨心所欲選擇攻擊模式。Jordan告訴Kobe,the zone就來自於苦練,別無他法

注:後來成為頂級球星的Kobe漸漸領會到Jordan所說的the zone境界,他還將這個概念拍攝成了一部廣告片……

http://www.dongtw.com/nba/nba-photo/20130326/0001323.html

打籃球一到比賽就眼睛只盯著球

打籃球一到比賽就眼睛只盯著球........

每位持球者要強烈的企圖心去「攻擊籃框」

當妳接球、持球瞬間,假如只想要傳球時,所有防守者都可輕易把目光集中在其他四位空手進攻球員;可是,當妳接球、持球,假如一心一意想要攻擊籃框時,所有的防守者就變成,注意力、目光只有偏重於球體了;

球員怎麼樣才會擁有寬闊的視野?

寬闊視野:當你剛接到球,或者已經下球運球過程,你的視野必須掌握全場;那是知道防守者要做什麼動作,知道防守者距離你多遠,防守者他和你的距離會不會構成威脅等等的視野判斷。

教練需要求球員是「抬頭挺胸」的三種威脅;而不是,彎腰駝背的持球;這久而久之,球員當然視野就充分,球員就可以無時不刻掌握球體動向,瞬間空檔要接球攻擊籃框也輕而易舉。

練習:
(一)學會空手跑位跑出空檔:教四招空手跑位技巧就好;直接快跑、閃切(需要求V cut)、跑後門、前擠後退等。循序漸進練習法:

1、徒手跑位(需強調越靠近籃框越好);
2、跑位後接球攻擊;
3、模擬防守下跑位接球攻擊;
4、1/4場一對一實務空手跑位接球攻擊;

(二)學會攻擊籃框:不論是持球或運球、甚至是空手跑位皆然,都需要積極去攻擊籃框;循序漸進練習法:
    1、3分線五點持球只能運二次球就要攻籃;
    2、前述狀況加有防守者原地防守即可,只能運二次球就攻籃;
    3、前述狀況並以比賽情況防守(只能運二次球);
    4、前述狀況並以比賽情況防守(只能運一次球);
    5、以多打少複習空手跑位攻擊籃框。

(四)學會寬闊的視野:如同前述,在持球、運球與空手跑位的練習中,教練去要求、提醒與教育寬闊的視野;循序漸進練習法:

基層籃球教練就該痛定思痛告訴球員、要求球員:運球時,眼睛要看到籃框

    1、徒手三種威脅姿勢:需抬頭挺胸、不能彎腰駝背;
    2、有人貼身防守下的三種威脅姿勢:要求同上;
    3、原地運球:需抬頭挺胸、不能彎腰駝背;
    4、走路運球:需抬頭挺胸、不能彎腰駝背;
    5、有防守者跟隨的小跑步運球:需抬頭挺胸、不能彎腰駝背並保護球;
    6、有防守者以比賽狀況下的防守採小跑步運球:需抬頭挺胸、不能彎腰駝背並保護球;
    7、接獲傳導球瞬間防守者距離五步的選擇傳導球:需抬頭挺胸、不能彎腰駝背並保護球;
    8、接獲傳導球瞬間防守者距離三步並做趨前貼身防守下的選擇傳導球:需抬頭挺胸、不能           彎腰駝背並保護球;
    9、接獲傳導球瞬間二位防守者距離三步的趨前準備包夾選擇傳導球:需抬頭挺胸、不能彎           腰駝背並保護球;

(五)學習良好的籃球觀念:前述各項練習中,去糾正與要求。

(六)學會解讀防守:除了前述各項練習之外,包含被阻絕情況下的空首跑位接球攻擊,都需學會解讀防守。

重心愈高,移動起來就更靈活。長臂的好處更是自不待言,中國歷來把「猿臂」視為猛將的標誌之一。

拳擊界的一句名言「好的拳手不會來自中產階級」,也許正是這些不斷以「脫貧」自我砥礪的黑人運動員,才造就了無數璀璨的體壇巨星

接球未觀察即無謂下球:這就是所謂運球時機不當

下球與傳球選擇:當你剛接到球,不能隨意就下球去做無意義的運球;先觀察防守者在那裡、隊友有沒有空檔等等,再決定傳導球與下球。假如已經下球持續運球過程,注意防守者位置、動作、距離,也觀察隊友是否獲得空檔等等;不要等對手趨前才要傳球,也不要等對手已經要包夾了才要傳球,更不要等對手要包夾了才要運球突破。所有以上問題,合理的,都應該在對手有所動作之前就決定。

八、確認收球時機:在運球過程,運球者一定要確定要出手投(上)籃、傳球等情況,才可以將球收起準備後續動作,否則,你應該繼續運球;多數球員是在已經前進無路時候收球,或者一箱情願想要投籃,卻不能如願出手時收球,甚至對手毫無施壓的嚇唬、阻運動作,在運球者沒有信心、且不知改變方向運球情況下就收球,更甚是,在禁區人叢之中無意義的收球,這些都是不適當的。

九、收球位置不當:角落、邊線、禁區之中、即將被包夾當中,都不適宜做收球動作;所以,你需懂得後退運球去擺脫,或者橫向運球去擺脫,而不是只有運球前進這個路徑。

改變方向運球:不是只有利用變速的前進運球而已;橫向運球、後退運球等擺脫的技巧,都要充分利用。當然,你必須要在合理的地區,做好改變方向運球的決定;更甚,你應該積極的去從事各項運球技巧的鍛鍊,包括非習慣手運球、包括體能的爆發力與敏捷性等等,都是改變方向運球的基本條件。

保護球:充分利用手臂、臀部、運球側的另一隻腳來保護球;這當然,你需掌握防守者位置與能力

收球並聯絡:假如真的沒辦法了、不得不一定要收球;保持視野、大聲喊叫隊友準備接應傳導球。記得,收起球來也要保護球。

三角步法擺脫:當你已經不得已收起球,也要隊友趕快來接應時候;有可能對手的防守壓迫得宜,你很難第一時間就傳導球。那麼,利用三種威脅的三角步法(含刺探步)去擺脫壓迫防守,尋求有利的傳球角度;切莫只有持球面框乾著急、卻傳不出球。

基礎運球重點

站姿重心放低,像是坐在椅子上的姿勢,這樣可以確保看到全場視野。
非運球手要有護球動作,就像是手拿著盾牌一樣,防止對手抄球。
護球動作必須將手臂伸展並彎起手肘 握緊拳頭,但是不可以超過自身的圓柱體,否則造成犯規。

手指運球、護球
運球手要用手指運球,而不是掌心,這讓我們可以將籃球控制得更好。運球時要讓球彈跳的速度快,這很重要,因為這可以讓我們快速的改變運球方向也比較不容易被抄。
 運在斜前方
運球要讓球落在持球手那邊的斜前方,不要運在腳前面以防踢到球。
反覆的練習,讓你的運球手產生肌肉記憶。

練習:
M字運球,非慣用手運5次之後換到慣用手運3次 反覆,每100次運球一個循環,一次三個循環。

學習華而不實的技術

NBA最常見的運球技巧,不是「急停再走與換手運球」嗎?為什麼基層球員不去學習這二項「常見又易學」的運球技巧,偏偏浪費好多時間去學習,學習那種很少使用,而且,全部球員又使用的不是很理想的技巧

傳球 不能太大力,要不然接到球,不能馬上反應,而且也不好接
傳球要大力,表示怕有人抄球,與其要大力,不如傳的位置抓好。
傳的位置設定好,就不用傳得太大力了。

「不放棄」其實沒那麼簡單

當你不知道努力有沒有被看見時,「不放棄」其實沒那麼簡單

既已決定接下任務,別想放棄。後悔,只會阻礙進步

老爺大酒店集團執行長 沈方正20160312

貪心使人愚蠢,愚蠢使人喪失性命,或浪費生命

Steve Nash 名言

Steve Nash

我不斷在努力設定追逐的目標,努力實踐夢想和計畫,一直督促
自己要前進,我一直拿偶像Isiah Thomas去激勵自己,並告訴自己
," 你現在還無法到他那樣等級的球員,但假使我每天都進步一些,
並且能夠保持5至10年,難道我還不能像一樣出色嗎?"

專心做事

專心做事

不用擔心明天,也不用後悔昨天,只要認真過今天。

不用擔心投不進,也不用後悔剛剛那一球投不進,認真專心現在做的事。運球
傳球、假動作。

祖克柏臉書個人檔案的嗜好欄寫著「去除欲望」,他解釋,要專心做手邊上的事,深入地說,是要「去除對一切不重要事物的欲望」

專心才會用盡全力,用盡全力才不會浪費時間,不浪費時間就是珍惜生命。

認真過每一天,時時刻刻提醒自己。

老師的訓練很有趣

「老師的訓練很有趣。」徐譽庭說,李國修從來不會說「我現在教你」,就是在潛移默化中點撥心思。比如李國修很喜歡觀察。他很喜歡朋友,也喜歡朋友的朋友,更喜歡朋友的朋友的朋友,大家坐一大桌吃飯談天。事後,他會興之所致地模仿起朋友的朋友的朋友說話啦,某個動作什麼的,維妙維肖地讓大家笑得東倒西歪。

受李國修影響,徐譽庭也很愛觀察。不論是遛狗或騎車,看到人事物,腦海立刻轉起來分析研判他們關係的可能性:是初見面的網友,重逢的朋友,或是談判的情侶。她習慣性地拿這些尋常小事編演好幾種可能性,搞到朋友受不了。

又如,當某個新聞事件發生,李國修會問徐譽庭有什麼想法。「他不要我重述別人的觀點,不要把新聞呈現的感受作為我的感受,他要我從此一事件感受其他的狀態。」就是要眼觀四面、耳聽八方、舉一反八。

受李國修訓練,徐譽庭受用至今。現在的她一直努力掙脫別人賦予她的思維,可能從喜劇看到悲劇的態度,也可能從悲劇看到喜劇的結果。好比這次《聖誕快樂》的演員、導演,都有過小插曲。本來的演員,鎖定萬芳與夏靖庭。有一天萬芳說,她最近正在整理表演,而辭演;夏靖庭因為經紀人錯估劇場排演時間,以致無法配合演出。本來談好由李小平負責導演此戲,卻因國光劇團年底在中國新增巡演計畫,只好捨去。

此時,劇團行政團隊慌張了。身為劇團大家長的徐譽庭告訴同仁,不要擔憂,有一個名字跳進她腦海。萬芳。

「萬芳不是在整理表演?」同事問。

「導演位置與演員位置不同,這就是整理表演最好的契機。」徐譽庭有把握萬芳會同意。只等老天爺給一個可以打電話的「契機」。所謂的「契機」就是某種「剛好」,要等,等多久,沒人知道。有一天,她在剪接室剪片,突然覺得當下是個好時機,跑出去打電話給萬芳經紀人。事後萬芳回電,開口第一句話:「你讓我心動」,「來吧,剛好你有需求用不同角度去檢視表演,老天爺聽到了,剛好就有這個機會。」

徐譽庭很幸運,很快等到萬芳的信任同意。但是她為了等一個跟老師不要冷淡的契機,等了快廿年。

練習下次跟老師重逢

卅歲在山上大哭一場後,徐譽庭開始學會跟自己對話。她每天睡覺前跟自己聊五分鐘。練習如下:徐譽庭說,「我今天真的不開心」;住在內心的另一個她問:「你要不要說說看,你真的是因為誰說了什麼而不開心?」透過這樣的練習,漸漸挖到埋在內心裡最根本不開心的原因,「也許你真正不開心的是自己的小心眼,以致回嗆朋友。」一旦找到心中那個哏,她會起床寫信給朋友道歉,然後一晚好好睡。「如果練習夠誠實,每天都會得到真正對一件事情釋然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