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5-26
缺乏向上流動 窮人「世襲」難翻轉?
缺乏向上流動 窮人「世襲」難翻轉?
作者: 戴元利
貧富差距問題在台灣存在已久,現在連法國媒體《解放報》也大篇幅報導,認為台灣是因為「培訓教育機會不足」,加上最低工資少於兩萬,所以窮人更難翻身。
學者解讀,雖然台灣人人都能唸大學,但畢業生缺乏職場經驗,薪水難提升,加上大學生人數又氾濫,導致這類脫貧的教育管道,無法發揮向上流動的功能,因此才會出現「貧者越貧」、難以翻轉的世襲現象。
工作人員把好幾箱泡麵,搬進倉庫裡,一箱一箱擺放整齊,經過仔細清點後,就要轉送給其他社福中心,家扶基金會在新北市大同育幼院,所設立的物資銀行,與新北市13家機構合作,替不少低收入家庭,解決生活困境。
大同育幼院長黃劍峯:「我們連結了13家的社福團體,透過我們運作的一個方式,讓物資可以很快速地轉介。」
一層一層的架子,全部歸類整齊,物資銀行不只接受日用品,另外像是食物、點心、文具教材,都可透過轉介機制,分給更多需要的人,不過院方坦言,近期亟需幫助的民眾,似乎越來越多。
大同育幼院長黃劍峯:「物價上漲,其實很多社會大眾,在他們平常的生活裡面,的確感覺到,那個壓力會越來越大,(需要物資者)持續有增加的狀況。」
國內薪水停滯、物價飛漲,這股生活的壓力,連外國媒體也看在眼裡,根據平面媒體轉述,法國知名媒體《解放報》日前曾刊出一則台灣貧富差距擴大的報導,文中指出,台灣貧富差距已出現世襲化,主因是培訓教育機會不足,加上最低薪資少於兩萬,讓窮人不易翻身,雖然從主計處最新的數據來看,台灣最高所得20%家庭,和最低所得20%家庭的收入差距倍數,已逐漸縮小,創4年新低,但民眾的感受,似乎和數據相去甚遠。
兒少暨家庭研究中心主任薛承泰:「2000年以後(貧富差距)確實比2000年前要來得高一些,你沒有擁有房地產的,甚至你可能要付出一些租金,然後你又沒趕上這個房地產,就是你的薪資趕不上,那這部分在感覺上,感覺上它會比較強烈。」
如果上一代沒房產,薪水又少得可憐,你在貧富差距的光譜中,恐怕永遠是輸家,學者分析,當原生家庭擁有良好環境,就容易賦予下一代良好的人力資本,像是學歷、外貌、教育等等,擁有人力資本,才容易累積社會資本,包括權力、人脈資源、和社經地位,如果缺乏先天條件,又無法透過教育或創業,向上流動,貧窮問題一代傳一代,地位恐怕很難反轉。
台大社工系教授林萬億:「家庭本身就社會資本很低,或者很弱,你當然不容易培養出你好的人力資本,那你的人力資本不好,你也不容易交到朋友,當然不容易讀到所謂菁英班,那這種惡性循環之下,就產生台灣某種高學歷,或者高成就,或高所得的那些人就有世襲。」
兒少暨家庭研究中心主任薛承泰:「一般來說教育是最好的這個脫困的一個機制,那麼反而這些年來,讓我們看到是教育,是讓大家充滿了希望,但是並沒有讓大家能夠脫困(脫離貧困),大學生人口激增,然後跟整個產業的結構、跟整個全球化,似乎上面、這整個過程上面,因為(廣設大學)速度過快,它的落差就變得很明顯。」
專家解讀,法國《解放報》所謂缺乏培訓教育機會,指的是台灣高中職畢業生,缺乏職場歷練,雖然能一路唸到大學,卻因為缺乏專長,只能拿22K低薪,想靠教育脫貧,變得越來越困難,因此學者認為,培養學歷,也要加強「學力」,增進自己的知識、技術,絕對是提升人力資本,進而突破貧困的重要利器。
台大社工系教授林萬億:「這樣的社會歷練,跟你技術的培養,你這種職業的訓練,或現場的磨練,你當然就可以累積比較好的個人資本,就人力資本,那人力資本中的技術跟『學歷』跟『學力』這兩個,如果都能夠同步增加,你當然就比較不容易低薪。」
貧富差距舉世皆然,該如何用教育,公平的稅制和增加就業,打破貧富世襲現象,將是政府的一大挑戰。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