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12-21

談論死亡

第四個星期二──談論死亡
我們就從這兒開始吧
每個人都知道自己要死,可沒人願意相信這一事實
這個星期二,莫裡完全處於工作的精神狀態。討論的課題是死亡,是我目錄上的第一項內容。在我到來之前,莫裡在小紙條上已經作了一些筆記,以備遺忘。他顫抖的字體現下除他自己外誰都看不懂。快要到勞工節(注 1)了,透過書房的窗口,我
可以看見后院裡深綠色的樹籬,
聽見孩子們在街上的嬉鬧聲,這是他們開學前的最後一個星期的假日。


  底特律那邊,報業的罷工者正準備組織一次大規模的節日遊行,向資方顯示工會的團結。在飛機上,我讀到一則報道︰一個女子開槍打死了正在熟睡的丈夫和兩個女兒,聲稱她這么做是為了保護他們不受"壞人"的影響。在加州,O•J•辛普森案子中的律師們正成為新聞熱點。

  

在莫裡的書房裡,寶貴的生命仍在一天天流逝。此刻我們坐在一起,面前放著

一件新增添的設備︰一台製氧機。機器不大,只到膝蓋的高度,是便攜式的。有些晚上,當他呼吸感到困難時,他就把長長的塑膠管插進自己的鼻子,像是鼻孔被抽血的器械夾住了一樣。我討厭把莫裡和任何器械聯繫在一起,所以當莫裡說話時,我盡量不去看那玩藝。每個人都知道自己要死,"莫裡重複道,"可沒人願意相信。如果我們相信

這一事實的話,我們就會作出不同的回應。"

我們就會用戲諧的態度去對待死亡,我說。
"是的,但還有一個更好的方法。意識到自己會死,並時刻作好準備。這樣做

會更有幫助。你活著的時候就會更珍惜生活。"

怎么能夠去準備死呢?
"像佛教徒那樣。每天,放一只小鳥在你的肩膀上問,'是今天嗎?我準備好

了嗎?能生而無悔,死而無憾了?'"

他轉過頭去,似乎肩膀上這會就停著一只小鳥"今天是我的大限嗎?"他問。

莫裡接納了各種各樣的宗教思想。他出生在猶太教家庭,上學后變成了一個不

可知論者,那是因為孩提時經歷了大多的變故。他對佛教和基督教的一些哲學思想也很感興趣。但他最接近的文化還是猶太教。他在宗教上是個雜家,這就使他更加為學生們所接受。他最後幾個月裡所說的話語似乎超越了一切宗教的特徵。死亡能使人做到這一點。


  "事實是,米奇,"他說,"一旦你學會了怎樣去死,你也就學會了怎樣去活

"我點點頭。

  "我還要再說一遍,"他說。"一旦你學會了怎樣去死,你也就學會了怎樣去

活。"他笑了。我明白了他的用意。他想知道我是否真正理解了這個觀點,但他沒有直截了當地問,免得使我窘迫。這就是他當老師與眾不同的地方。

  你患病前對死亡想得多嗎?我問。

  "不,"莫裡笑笑。"我和別人一樣,我曾經對一個朋友說過,'我將成為你

所見到的最最健康的老人﹗'"

  你那時多大?

  "六十幾歲。"

  你挺樂觀的。

  "為什麼不?正像我說的,沒人真的相信自己會死。"

  可每個人都知道有人在死去,我說。為什麼思考死亡這個問題就這么難呢?

  "這是因為,"莫裡說,"我們大多數人都生活在夢裡。我們並沒有真正地在

體驗世界,我們處於一種渾渾噩噩的狀態,做著自以為該做的事。"

  去面對死亡就能改變這種狀況?

  "哦,是的。拂去外表的塵埃,你便看到了生活的真諦。當你意識到自己快要死去時,你看問題的眼光也就大不一樣了。"

  他嘆了口氣。"學會了死,就學會了活。"

  我注意到他的手抖得很厲害。當他把掛在胸前的眼鏡戴上時,眼鏡滑落在太陽穴處,彷彿他是在黑暗中替別人戴眼鏡。我伸手幫他移正了位置。

  "謝謝,"莫裡低聲說。當我的手碰觸到他的頭時,他笑了。人類最細小的接

觸也能給他帶來歡樂。

  "米奇,我能告訴你一些事情嗎?"

  當然行,我說。

  "你也許不愛聽。"

  為什麼?

  "嗯,事實上,如果你真的在聽小鳥的說話,如果你能接受隨時都會死去的事實──你就不會像現下這樣耽於抱負了。"

  我擠出了一絲笑容。

  "你為此而付出時間和精力的事──你所做的工作──也許就不再顯得那么重要了。你也許會讓出空間來滿足精神上的需求。"

  精神上?

  "你不喜歡這個詞,是嗎?'精神上'。你認為那是多愁善感的玩藝。"

  這個么,我無言以對。

  他裝作沒看見我的窘態,但沒裝成功,我笑出聲來。

  "米奇,"他也笑了。"儘管我說不上來'精神產物'到底為何物,但我知道

我們在有些方面確實是有缺陷的。我們過多地追求物質需要,可它們並不能使我們滿足。我們忽視了人與人之間互相愛護的關係,我們忽視了周遭的世界。"

  他把頭扭向透進陽光的窗戶。"你看見了?你可以去外面,任何時候。你可以在大街上發瘋似地跑。可我不能。我不能外出。我不能跑。我一出大門就得擔心生病。但你知道嗎?我比你更能體味那扇窗戶。"

  體味那扇窗?

  "是的。我每天都從窗口看外面的世界。我注意到了樹上的變化,風的大小。我似乎能看見時間在窗台上流逝。這是因為我的時間已經到頭了,自然界對我的吸引力就像我第一次看見它時那樣強烈。"

  他停住了。我們倆一齊望著窗外。我想看見他看得見的東西。我想看見時間和季節,看見我的人生慢慢地在流逝。莫裡微微低下頭,扭向肩膀。

  "是今天嗎,小鳥?"他問。"是今天嗎?"

取自 相約星期二 第四個星期二──談論死亡

2007-12-09

大陸的教育

很發人深省的一篇文章,一個國家會不會進步,看他的教育就知道了。
看完後還蠻擔心台灣未來的競爭力。====================================================================

隨著公司外移大陸,我必須到對岸工作,

所以不得已舉家遷移到大陸.我的小孩來到中國,首先面臨的是就學問題.

私立學校讀不起.公立學校進去不容易.比較好的公立學校名額已滿,

就算送禮也沒辦法擠進去.退而求其次,找到了二三流的學校,

不過進去就讀卻不是我想的那麼容易.一樣走後門,找了不少人託關係送禮才進的了學校.

小孩終於可以入學,想說一切ok了,沒想到到了校長那邊卻又有問題來.

校長說我的小孩只能寄讀,沒有學籍.
因為他認為台灣來的小孩程度差,
以後若參加高中考試,沒考好會影響學校的評等.

可是我認為我的小孩在台灣的成績雖不算頂尖,但也不至於太差吧!
再加上從小就開始補英文了,這麼多年下來,會比不上大陸的小孩嗎?
這�的父母可以像我們一樣有那麼好的經濟環境栽培他們嗎?
雖說他們都只生一個小孩,但工資少,要栽培一個小孩談何容易啊!
說我台灣來的小孩程度差,打死我都不相信.

由於我的堅持,我堅持我的小孩讀書必須要有學籍,
校長迫於無奈,只能用考試來證明我小孩的程度.
考什麼?
就考數學跟英文.

我心想,英文補了這麼多年,小孩都常跟老外對談,應該是再簡單不過了.
數學我小孩的程度也還可以,二者要過關應該都是易如反掌的事.
所以就依校長的方式,考就考囉,我的小孩一定沒問題.

沒想到一考下來,出乎我的意料之外.
二科都沒有在規定時間內寫完.
而且二科都不及格.

沒辦法,只能先寄讀,以後再想辦法了.
等到學校發了課本正式上學,我才知道為什麼我的小孩跟不上這�的孩子.
這�的初中英文課本內容不論是文法或單字的深度等於台灣高中英文的程度.

難怪先前同樣是台灣來的我同事的小孩,一來就留級.
我還想是他的小孩程度差,沒想到我的小孩也是一樣.
在這�每天主科最少都有二堂,
也就是語文、英文,數學各二堂.
有三堂也不足為奇.

每天都要背英文課文默寫,要不就是英文單字或辭語,
小孩背好後,還要默寫在本子上,讓家長來改,
看孩子用不用心,馬上就可以看到效果.

這�大部份的家長沒有錢可以送孩子上補習班,
我在這兒也沒看到有什麼補習班,
所以學校把大部份的時間都花在主科上,
反而是物理、化學雖然也有上.
但內容就沒有台灣那麼深入了,
我曾問校長為什麼?
他說物理、化學可以等到高中或大學再深入探討.

這�有一點我覺的不錯,是台灣可以學習的地方.
小孩上學每天都有"課間跑",
也就是每天都要跑二圈操場,大約700公尺,幾年下來,
身強體壯,難怪我在這�都沒有看到胖子.

不像台灣的小朋友,過胖的,體能不好的軟腳蝦很多,.
在這�每學期有二次大考,一次期中考,一次期末考,
二次考完都有一次親師座談會.

每次的親師座談會,三科主科的老師都會到場.
每科老師都會把小孩的學習態度指出來,
成績好的嘉獎一番,
成績不好的當場也豪不留情的數落一番,
每個孩子都會被點到,

由於家長坐的都是小孩平常上課的位置,
所以老師馬上就可以知道那位學生的家長坐在那�,
眼光就一直注視著你,

有些學習成績非常差的同學,
老師更是直接當著家長的面,告訴家長這個學生會被留級.

孩子就是孩子,你把他丟在那�他都很能適應環境.
現在我的小孩跟同學講起話來,一點都聽不出來他是台灣來的小孩,
他們也會捲舌,口音就跟大陸人一樣,
而且跟同學相處的很好,
現在唯一擔心的是中考若沒考上公立的學校,
讀私立的學費會很驚人的.
可是公立學校非常競爭,希望我股票賺的錢能夠用才是.

現在我的小孩跟我說,
若再把他丟回台灣,
他鐵定考班上前幾名.
連他自己都知道在台灣的課文內容程度是比不上這�的.

可我們台灣的杜部長好像永遠都搞不清楚重點在哪�,
有時想想六科合計考廿多分就可上大學,
這不只是臺灣教育的笑話
更是古今奇觀 .
我想不僅是教育首長 , 行政首長皆應感覺羞愧才對
現在這些人卻沒有要負半點責任的跡象,
十足的政客模樣,
以後台灣的孩子怎麼跟人家競爭呢?

來到大陸之後,我也才真正瞭解
原來中國的教育體制還在我們之上,
台灣還不承認大陸的學籍,說對岸的教育程度差,都是政治的意識型態.
究竟我們還有多少事情被蒙在鼓裡..........
大陸很多事都要比台灣強,教育只是其中一項,
都市建設也相當不錯,連公車都可以用電力發動,

我覺得大陸好的地方我們要學習,而不是一昧的批評,
尤其是百年樹人的教育政策
這樣才能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