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1-29
chrome 的 設定
"C:\Program Files (x86)\Google\Chrome\Application\chrome.exe" --disk-cache-dir="F:"
好用軟體 randisk , junction Link magic
C:\Users\jimmy\AppData\Local\Google\Chrome\UserData\Default\Cache F:\
C:\Users\jimmy\AppData\Local\Google\Chrome\UserData\Default\Media Cache F:\
C:\Windows\Prefetch F:\
C:\Users\jimmy\AppData\Local\temp F:\
2015-01-11
要找到志業,先開除父母
要找到志業,先開除父母
作者盧郁佳 | 社會觀察 – 2014年11月24日 下午5:18
當律師、會計師的父母,無法接受兒子志在汽機車修理,叫他畢業來自家事務所當助理。
女兒找到的第一份工作,是獵人頭公司,要打電話透過大企業總機問到主管的電話,以備挖角。父親怒責:「騙人算什麼工作?」
台灣經工業化快速變遷,產業需求日新月異超乎前人想像,父母若不懂獵頭公司的貢獻、灰色地帶磨練操守的價值,也是應該的。但父母若歧視、貶低兒女職業,兒女不必接受,只接受愛與支持就好。並且「消極因應變遷」選熱門科系以利求職,遠不如風險創業「動手創造變遷」有利。所以任何一代人,畢業求職的前提是:擺脫父母看待職業貴賤的保守價值觀。
●如果別人告訴你「你這是玩,不是工作」
當我讀大學時,父母責備我貪看電視、不用功,我得告訴他們,我在工作。我在報上寫影評,必須研究導演先前拍過的影片,大量租回家,反覆看,寫滿一本又一本心得筆記,畫圖表,從中整理出新的圖表,每天都有發現震盪我心,使我屏息、含淚,人生慷慨向我展示它的蒼涼壯闊。
父母看不見這些。他們覺得這是瞎編的推搪之辭,要我別再狡辯,關電視,回去用功。此刻我覺得全世界沒人相信我,但還有我自己。我若不相信自己,就會放棄這份工作,我真的會失去它,而我不想。
在父母眼中,我是個耽溺玩樂的撒謊者。直到影評見報前晚,我在床上清醒等到天亮,冒著寒風出門買了份報紙,挾在腋下,感覺它在發熱,我在等這份為我沈冤昭雪的判決書。我心情激動,靜靜翻到那頁,遞給父母看。早餐桌上,他們盯著那東西很久,震驚、不可思議,覺得報紙該登的是總統告全國軍民同胞書,或者全區停水停電消息。影評?報紙為什麼要登這種五四三?父親下定決心把報紙擺到一旁,「這有啥咪路用,你在騙錢的吧?」
我笑了。舉證只是讓我從欺騙父母,升級為欺騙社會而已。
因為父母不看電影,也不看影評,不知道當時電影消費激增,台片屢奪歐美影展大獎、專業電影雜誌、西譯電影叢書、隨選影片的個人包廂戲院「MTV」等產業誕生。他們生活中沒有這種東西,即使實際拿到眼前,在他們看來仍屬陌生、可疑、不高尚、帶有犯罪氣息,這不算是工作。
但有,確實有這種工作。只要我在父母狐疑眼光中,不為所動,繼續盯著螢幕,不時振筆疾書。寫稿,修改,重寫,寄出。做下去就行了。我不認識有誰在讀我的東西,但我知道耕耘播種就夠了。閱讀、觀影、思考、寫作的樂趣,都是坐享前人耕耘的果實,早就穩賺不賠。
製造業早已生產過剩,內容產業必急起直追。當你做動漫、寫作、電玩、造型、攝影、音樂、街舞,決心以此為業、不斷精進時,請你想起,曾有我與你並肩,而你會為自己開創偉大挑戰。
●如果別人告訴你「沒老闆僱用你就不算工作」
當我辭工近年,父母屢問,為何不去找工作,整天玩電腦。我得告訴他們,我在工作,寫書投稿,也寫雜誌採訪稿。他們不看書,也不看那些雜誌。看來,除了去賣自助餐、開公車、送報,實際在他們生活中現身,我無法證明我在工作。事實當然不是這樣,父母要我找一份辦公室工作,有穩定收入,那才夠好。
上午郵差按鈴送掛號信,連連電鈴聲,惹得家犬驚吠,祖母也探頭進房,質問我為何只顧玩電腦、懶惰不去應門。我得告訴她,我在工作。
我上廣播節目介紹新書,因為節目無酬,所以安排來賓在家接電話受訪。電鈴響時,我正上線廣播現場,滿腦子忙於組織思路、轉換到聽眾立場考慮,即席簡化回答複雜問題;但肉身陷於家中的尷尬衝突。我告訴祖母,我在電話上工作,請她等等,稍後再向她解釋,她聽不懂。對她而言,如果我在工作,那我應該出門上班,不會在這裡。所以我不可能在工作,別再說夢話,快去應門。
當你在家做電話採訪寫稿、網拍、設計、擺攤,雖然努力,卻被親友納入失業範圍、數落你懶惰沒用。真的,我也是。大家都是這樣開始的。
●工作,只向自己負責
如果你很愛父母,那麼繼續愛。你五歲時,他們沒有因你把霜淇淋吃得滿身都是、就嫌你太笨、不愛你;現在父母忍不住對你的職業大發謬論,你就當他們才五歲吧,那就是門外漢會說的話而已,總有一天,等你實踐了熱情志業,自信穩固,就會原諒父母無知。繼續愛每個人,但是你做你自己的CEO。即使你問了再多人意見,所需要的,僅是他們情感支持你獨立面對抉擇。因為自始至終,工作不僅是謀生餬口,也不只為榮譽肯定,它是淬鍊自己靈魂的練習場。
那位修車迷,我送了他《摩托車修理店的未來工作哲學》。作者是芝加哥大學政治哲學博士,在大學當研究員,同時開店自己修車,因為他愛。
作者盧郁佳 | 社會觀察 – 2014年11月24日 下午5:18
當律師、會計師的父母,無法接受兒子志在汽機車修理,叫他畢業來自家事務所當助理。
女兒找到的第一份工作,是獵人頭公司,要打電話透過大企業總機問到主管的電話,以備挖角。父親怒責:「騙人算什麼工作?」
台灣經工業化快速變遷,產業需求日新月異超乎前人想像,父母若不懂獵頭公司的貢獻、灰色地帶磨練操守的價值,也是應該的。但父母若歧視、貶低兒女職業,兒女不必接受,只接受愛與支持就好。並且「消極因應變遷」選熱門科系以利求職,遠不如風險創業「動手創造變遷」有利。所以任何一代人,畢業求職的前提是:擺脫父母看待職業貴賤的保守價值觀。
●如果別人告訴你「你這是玩,不是工作」
當我讀大學時,父母責備我貪看電視、不用功,我得告訴他們,我在工作。我在報上寫影評,必須研究導演先前拍過的影片,大量租回家,反覆看,寫滿一本又一本心得筆記,畫圖表,從中整理出新的圖表,每天都有發現震盪我心,使我屏息、含淚,人生慷慨向我展示它的蒼涼壯闊。
父母看不見這些。他們覺得這是瞎編的推搪之辭,要我別再狡辯,關電視,回去用功。此刻我覺得全世界沒人相信我,但還有我自己。我若不相信自己,就會放棄這份工作,我真的會失去它,而我不想。
在父母眼中,我是個耽溺玩樂的撒謊者。直到影評見報前晚,我在床上清醒等到天亮,冒著寒風出門買了份報紙,挾在腋下,感覺它在發熱,我在等這份為我沈冤昭雪的判決書。我心情激動,靜靜翻到那頁,遞給父母看。早餐桌上,他們盯著那東西很久,震驚、不可思議,覺得報紙該登的是總統告全國軍民同胞書,或者全區停水停電消息。影評?報紙為什麼要登這種五四三?父親下定決心把報紙擺到一旁,「這有啥咪路用,你在騙錢的吧?」
我笑了。舉證只是讓我從欺騙父母,升級為欺騙社會而已。
因為父母不看電影,也不看影評,不知道當時電影消費激增,台片屢奪歐美影展大獎、專業電影雜誌、西譯電影叢書、隨選影片的個人包廂戲院「MTV」等產業誕生。他們生活中沒有這種東西,即使實際拿到眼前,在他們看來仍屬陌生、可疑、不高尚、帶有犯罪氣息,這不算是工作。
但有,確實有這種工作。只要我在父母狐疑眼光中,不為所動,繼續盯著螢幕,不時振筆疾書。寫稿,修改,重寫,寄出。做下去就行了。我不認識有誰在讀我的東西,但我知道耕耘播種就夠了。閱讀、觀影、思考、寫作的樂趣,都是坐享前人耕耘的果實,早就穩賺不賠。
製造業早已生產過剩,內容產業必急起直追。當你做動漫、寫作、電玩、造型、攝影、音樂、街舞,決心以此為業、不斷精進時,請你想起,曾有我與你並肩,而你會為自己開創偉大挑戰。
●如果別人告訴你「沒老闆僱用你就不算工作」
當我辭工近年,父母屢問,為何不去找工作,整天玩電腦。我得告訴他們,我在工作,寫書投稿,也寫雜誌採訪稿。他們不看書,也不看那些雜誌。看來,除了去賣自助餐、開公車、送報,實際在他們生活中現身,我無法證明我在工作。事實當然不是這樣,父母要我找一份辦公室工作,有穩定收入,那才夠好。
上午郵差按鈴送掛號信,連連電鈴聲,惹得家犬驚吠,祖母也探頭進房,質問我為何只顧玩電腦、懶惰不去應門。我得告訴她,我在工作。
我上廣播節目介紹新書,因為節目無酬,所以安排來賓在家接電話受訪。電鈴響時,我正上線廣播現場,滿腦子忙於組織思路、轉換到聽眾立場考慮,即席簡化回答複雜問題;但肉身陷於家中的尷尬衝突。我告訴祖母,我在電話上工作,請她等等,稍後再向她解釋,她聽不懂。對她而言,如果我在工作,那我應該出門上班,不會在這裡。所以我不可能在工作,別再說夢話,快去應門。
當你在家做電話採訪寫稿、網拍、設計、擺攤,雖然努力,卻被親友納入失業範圍、數落你懶惰沒用。真的,我也是。大家都是這樣開始的。
●工作,只向自己負責
如果你很愛父母,那麼繼續愛。你五歲時,他們沒有因你把霜淇淋吃得滿身都是、就嫌你太笨、不愛你;現在父母忍不住對你的職業大發謬論,你就當他們才五歲吧,那就是門外漢會說的話而已,總有一天,等你實踐了熱情志業,自信穩固,就會原諒父母無知。繼續愛每個人,但是你做你自己的CEO。即使你問了再多人意見,所需要的,僅是他們情感支持你獨立面對抉擇。因為自始至終,工作不僅是謀生餬口,也不只為榮譽肯定,它是淬鍊自己靈魂的練習場。
那位修車迷,我送了他《摩托車修理店的未來工作哲學》。作者是芝加哥大學政治哲學博士,在大學當研究員,同時開店自己修車,因為他愛。
最常說錯的十大台式菜英文
最常說錯的十大台式菜英文 入榜的有
網路溫度計網路溫度計 – 2014年11月3日 上午11:44
別再說錯啦!十個常見中式英文錯誤
Look up the dictionary
「可是小學的時候都是這樣教的啊。」大家心裡一定都會這樣想。沒錯,大家的感情都被小學老師欺騙了。
因為look up 是及物動詞,所以如果用look up the dictionary的話就會變成查"字典"這個東西。如果要說"查字典"則要用look up Something in the dictionary或look it up in the dictionary。
另外向大家推薦超好用的Urban Dictionary這個網站,裡面收錄了所有「非正式」的英文詞彙,像是NTR,Duh或是Cumbrella之類的用語,不知道這些字是什麼意思嗎? Just go look it up!
The final page/ The final hour
常見的中式錯誤,因為中文一律都使用「最後」來表達last和final兩個意思。一般來說last會用在能夠量化表示的東西上,例如The last page, the last hour, you are the last one, the last picture show等。而final則是會用在抽象或不能量化的概念上,像電影絕命終結站的英文名子就是The Final Destination,目的地就是個不能量化的概念。另外這個片名也玩弄了Destiny(命運)和Destination這相似的兩個字。中文片名算是兩個意思都有翻出來,還滿厲害的。
Have interest in
認識新朋友的時候總免不得要聊聊各自的興趣以免尷尬,或是當要和國外來的客戶套交情時問個興趣,要是能投其所好也是滿好用的。但總是有人會說I have interest in _____,嚴格說起來這句話並沒有錯,不過have interest in 比較常用在禮貌性地對某個事件/職位/提議表達興趣/關切/在意。否定的話通常用來表達不在乎。若是對某件個東西有業餘的興趣的話最好用I'm interested in _____,這句話也可以用來表達上面的那個意思。或者也可以說I like to ___或I enjoy ___。
另外有些人會使用hobby這個字,但hobby是比較幼稚或狂熱的說法,比如說I have a hobby of annoying my teacher/ collecting Gundam models...etc. Again, 嚴格來說並不算錯,但要用之前請make sure it IS a hobby.
So hurt
很多人想說好痛的時候會直接用中文直翻的說so hurt(我也不知道為什麼要用英文說好痛),不過hurt其實是當動詞使用,所以要說It hurts so much、It hurts a lot、或I'm hurt so bad。但另外還有一點要注意的是,通常中文在說好痛的時候我們並不是指「幹!老娘不想生了」的那種好痛,大部分只是刺痛之類的而已,這樣的話說It hurts就可以囉!
The sun rises from the west
如果你以為這邊要說的是大家常常把east和west搞混的話,那你就錯啦!其實是The sun rises in the west。大家常把中文的從直接翻成from,不過英文的介係詞比中文多上很多,所以用法也分門別類,比較特定。例如從窗戶近來,應該要說He came through the window而不是from the window。一般來說英文的from比較具有指向性,像是From page 6 to 9、from the beginning to the end,需要提供一個特定路徑才會使用from。假如要說「我們從第六頁開始吧」一個特定的點,就要用Let's start at page 6。
My friend's home
我們常說去朋友家、爸媽家、老家,但英文是不會說friend's home或parent's home的,Home只限定用在自己的家。所以當我們要說去某人家續攤時,要說Let's go to Tony house/ place。
不過當要表示任何人在(他自己)的家時,就可以使用神聖的home,比如說「Hey, Tony. Are you at home? 」「No, man. I'm in Europe with my girlfriend.」「You son of a bitch. Where should we go, then?」「Jack's always at home I suppose. Go bother him.」
Any question?
看到any,大家都會反射的在後面放單數名詞,但這邊是個比較特殊的用法,在問有沒有問題時,通常預設會有許多問題(或至少在國外是這樣,他們比較愛問問題),所以正確的用法是any questions?
同樣的,在徵詢大家意見的時候也必須說any ideas?這邊的ideas指的就是討論東西時頭上會突然出現的電燈泡,但是假如想要表達的是概念/理解/知道的話就必須要使用any idea,例如「Do you have any idea how crazy you are? 」「Any idea who did this shit? 」和question一樣,在徵詢意見時我們期待會收到很多不同的想法,但在說你知不知道這是誰弄的、你知不知道____的時候,我們指的是一個特定事件,所以就要使用單數。
There has a car.
雖然這是初學等級的錯誤,但還是常常可見。原因或許是因為有是語言中非常基礎的概念,根深蒂固的關係所以切換上比較困難。英文的be動詞包含了中文的「是、有、在」三個意思,而中文的有則包含了英文的be V.和have兩個概念,兩邊要弄清楚才不會搞混。
有人會說他明明就有看過there have ____的說法啊。這其實是there is/are 的完成式時態,比如說there have been rumors about him dating all the young interns in the office.(一直以來都有人說他專門把辦公室內的年輕實習生) 或是there have been people sacrificing their lives for making this country a better place.(一直以來都有人為了這個國家而犧牲生命。)
Can you speak _______?
很多人都說不能用Can you是因為不禮貌,但其實比起禮不禮貌重點比較像是時機正不正確。兩種意思間的對比如下:
1. Do you speak English? = 你(會)說英文嗎?
2. Can you speak English?= 你能夠/可以說英文嗎?
2的狀況比較適用於已經認識的人之間的對話,像是「阿鬼,你還是講中文吧。」「Tony會說德文!」或是法國人對愛亂講法文的美國人朋友說「Can you speak English?」等等,是屬於「能力」上的討論,或是一種質疑的反問語氣。很多人都會抱怨去法國玩的時候問人會不會講英文都被白眼,將心比心想一想,沒事走在路上突然被質疑自己的外語能力,不爽也只是剛好而已啦。
Cost down
沒錯,大家最喜歡的cost down其實並不是正確的英文用法喔,正確的說法應該是cost reduction。據說cost down這個詞本來是從日本傳過來的,所以簡單來講就是they的錯啦!
不過隨著時間的演進,cost down已經成為台灣文化的特有用語,所以可以不用理會英文用法。就和外國人其實並不太說bye bye一樣,基本上這些詞彙在語言上的意義已經近似中文的外來語了。
另外有時候某些英文圖表會出現Cost down的字樣,那是比較類似標語的效果,對話上是不會這樣用的,所以若是要和國外的人談生意的話,還是盡量說cost reduction或lowering the cost聽起來比較專業
從學習語言當中學習不同的思考
經常聽到「中文沒有文法」這種讓人理智線斷掉的蠢說法,假如中文沒有文法那麼既使我打什麼詭異東西的話看起來不應該怎麼樣怪怪的都才對,由此可見說中文沒有文法是很荒謬的。再比如說要表達過去式的概念我們常會在動詞後面加上「了」(台語就是"ah"),那這個suffix其實跟英文中的"ed"是相近的(只是相近喔)
不同文化中看似相近的表達都各自涵蓋深廣各異的概念,從很多使用上的差異就可以觀察出文化間不同的思考角度,例如我們習慣問「好不好看?」「好不好吃?」這種會把回答者的思維限制在二元式思考的問題(當然也有「你覺得呢?」但相對較少)。而英文中則比較常問「How's the movie?」「How's the food?」。
從上面十個例子的解說也可以看出DailyView努力的解釋中文和英文中概念的不同,而不是只是說出哪裡錯和怎麼講而已。學習語言並不只是死背文法和單字,更重要也更有趣的是敞開心胸接受和自己習慣不同的概念,除了學好外語外,也能讓自己思考的角度更多元。
網路溫度計網路溫度計 – 2014年11月3日 上午11:44
別再說錯啦!十個常見中式英文錯誤
Look up the dictionary
「可是小學的時候都是這樣教的啊。」大家心裡一定都會這樣想。沒錯,大家的感情都被小學老師欺騙了。
因為look up 是及物動詞,所以如果用look up the dictionary的話就會變成查"字典"這個東西。如果要說"查字典"則要用look up Something in the dictionary或look it up in the dictionary。
另外向大家推薦超好用的Urban Dictionary這個網站,裡面收錄了所有「非正式」的英文詞彙,像是NTR,Duh或是Cumbrella之類的用語,不知道這些字是什麼意思嗎? Just go look it up!
The final page/ The final hour
常見的中式錯誤,因為中文一律都使用「最後」來表達last和final兩個意思。一般來說last會用在能夠量化表示的東西上,例如The last page, the last hour, you are the last one, the last picture show等。而final則是會用在抽象或不能量化的概念上,像電影絕命終結站的英文名子就是The Final Destination,目的地就是個不能量化的概念。另外這個片名也玩弄了Destiny(命運)和Destination這相似的兩個字。中文片名算是兩個意思都有翻出來,還滿厲害的。
Have interest in
認識新朋友的時候總免不得要聊聊各自的興趣以免尷尬,或是當要和國外來的客戶套交情時問個興趣,要是能投其所好也是滿好用的。但總是有人會說I have interest in _____,嚴格說起來這句話並沒有錯,不過have interest in 比較常用在禮貌性地對某個事件/職位/提議表達興趣/關切/在意。否定的話通常用來表達不在乎。若是對某件個東西有業餘的興趣的話最好用I'm interested in _____,這句話也可以用來表達上面的那個意思。或者也可以說I like to ___或I enjoy ___。
另外有些人會使用hobby這個字,但hobby是比較幼稚或狂熱的說法,比如說I have a hobby of annoying my teacher/ collecting Gundam models...etc. Again, 嚴格來說並不算錯,但要用之前請make sure it IS a hobby.
So hurt
很多人想說好痛的時候會直接用中文直翻的說so hurt(我也不知道為什麼要用英文說好痛),不過hurt其實是當動詞使用,所以要說It hurts so much、It hurts a lot、或I'm hurt so bad。但另外還有一點要注意的是,通常中文在說好痛的時候我們並不是指「幹!老娘不想生了」的那種好痛,大部分只是刺痛之類的而已,這樣的話說It hurts就可以囉!
The sun rises from the west
如果你以為這邊要說的是大家常常把east和west搞混的話,那你就錯啦!其實是The sun rises in the west。大家常把中文的從直接翻成from,不過英文的介係詞比中文多上很多,所以用法也分門別類,比較特定。例如從窗戶近來,應該要說He came through the window而不是from the window。一般來說英文的from比較具有指向性,像是From page 6 to 9、from the beginning to the end,需要提供一個特定路徑才會使用from。假如要說「我們從第六頁開始吧」一個特定的點,就要用Let's start at page 6。
My friend's home
我們常說去朋友家、爸媽家、老家,但英文是不會說friend's home或parent's home的,Home只限定用在自己的家。所以當我們要說去某人家續攤時,要說Let's go to Tony house/ place。
不過當要表示任何人在(他自己)的家時,就可以使用神聖的home,比如說「Hey, Tony. Are you at home? 」「No, man. I'm in Europe with my girlfriend.」「You son of a bitch. Where should we go, then?」「Jack's always at home I suppose. Go bother him.」
Any question?
看到any,大家都會反射的在後面放單數名詞,但這邊是個比較特殊的用法,在問有沒有問題時,通常預設會有許多問題(或至少在國外是這樣,他們比較愛問問題),所以正確的用法是any questions?
同樣的,在徵詢大家意見的時候也必須說any ideas?這邊的ideas指的就是討論東西時頭上會突然出現的電燈泡,但是假如想要表達的是概念/理解/知道的話就必須要使用any idea,例如「Do you have any idea how crazy you are? 」「Any idea who did this shit? 」和question一樣,在徵詢意見時我們期待會收到很多不同的想法,但在說你知不知道這是誰弄的、你知不知道____的時候,我們指的是一個特定事件,所以就要使用單數。
There has a car.
雖然這是初學等級的錯誤,但還是常常可見。原因或許是因為有是語言中非常基礎的概念,根深蒂固的關係所以切換上比較困難。英文的be動詞包含了中文的「是、有、在」三個意思,而中文的有則包含了英文的be V.和have兩個概念,兩邊要弄清楚才不會搞混。
有人會說他明明就有看過there have ____的說法啊。這其實是there is/are 的完成式時態,比如說there have been rumors about him dating all the young interns in the office.(一直以來都有人說他專門把辦公室內的年輕實習生) 或是there have been people sacrificing their lives for making this country a better place.(一直以來都有人為了這個國家而犧牲生命。)
Can you speak _______?
很多人都說不能用Can you是因為不禮貌,但其實比起禮不禮貌重點比較像是時機正不正確。兩種意思間的對比如下:
1. Do you speak English? = 你(會)說英文嗎?
2. Can you speak English?= 你能夠/可以說英文嗎?
2的狀況比較適用於已經認識的人之間的對話,像是「阿鬼,你還是講中文吧。」「Tony會說德文!」或是法國人對愛亂講法文的美國人朋友說「Can you speak English?」等等,是屬於「能力」上的討論,或是一種質疑的反問語氣。很多人都會抱怨去法國玩的時候問人會不會講英文都被白眼,將心比心想一想,沒事走在路上突然被質疑自己的外語能力,不爽也只是剛好而已啦。
Cost down
沒錯,大家最喜歡的cost down其實並不是正確的英文用法喔,正確的說法應該是cost reduction。據說cost down這個詞本來是從日本傳過來的,所以簡單來講就是they的錯啦!
不過隨著時間的演進,cost down已經成為台灣文化的特有用語,所以可以不用理會英文用法。就和外國人其實並不太說bye bye一樣,基本上這些詞彙在語言上的意義已經近似中文的外來語了。
另外有時候某些英文圖表會出現Cost down的字樣,那是比較類似標語的效果,對話上是不會這樣用的,所以若是要和國外的人談生意的話,還是盡量說cost reduction或lowering the cost聽起來比較專業
從學習語言當中學習不同的思考
經常聽到「中文沒有文法」這種讓人理智線斷掉的蠢說法,假如中文沒有文法那麼既使我打什麼詭異東西的話看起來不應該怎麼樣怪怪的都才對,由此可見說中文沒有文法是很荒謬的。再比如說要表達過去式的概念我們常會在動詞後面加上「了」(台語就是"ah"),那這個suffix其實跟英文中的"ed"是相近的(只是相近喔)
不同文化中看似相近的表達都各自涵蓋深廣各異的概念,從很多使用上的差異就可以觀察出文化間不同的思考角度,例如我們習慣問「好不好看?」「好不好吃?」這種會把回答者的思維限制在二元式思考的問題(當然也有「你覺得呢?」但相對較少)。而英文中則比較常問「How's the movie?」「How's the food?」。
從上面十個例子的解說也可以看出DailyView努力的解釋中文和英文中概念的不同,而不是只是說出哪裡錯和怎麼講而已。學習語言並不只是死背文法和單字,更重要也更有趣的是敞開心胸接受和自己習慣不同的概念,除了學好外語外,也能讓自己思考的角度更多元。
面對死亡的心理過程
面對死亡的心理過程
否認 -> 憤怒 -> 討價還價 -> 情緒低落 -> 接受事實
面對問題 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
可停留在任一階段
不是單行道
不同的人 , 不同的速度 , 通過不同的階段
加護病房 解釋病情
標準程序
我看妳們對阿伯很孝順(除罪化)
但是
阿伯年紀大
運氣差 , 得了這個病
外科醫師 其實也開得很好(除罪化)
運氣更差 , 又被感染
MRSA PDRAB(抗藥性細菌)
體質特殊(septic shock ,MOF 體質過敏)
家屬 醫生 都盡力了
DNR 簽一下
解除家屬的罪惡感
醫療糾紛的源頭
憤怒 <- nbsp="" p="">
預防方法
原則
1. 家屬一定不會錯
2. 萬一家屬錯了 , 引用第一條
方法 ( 找替代羔羊 )
1. 不可害人害己 製造敵人
2. 非特異性 ( 越大越模糊越好 )
3. 命運 上帝
焦慮 的狀態下 無法思考
根本沒聽你在講什麼
敵我之分( 朋友 還是敵人 )
以誠懇的態度獲得信任
人生是什麼 ?
追求者這個問題的答案 , 就是這個問題的答案 .
最困難的不是面對挫折打擊
最困難的事面對各種挫折打擊
卻沒有失去對人世的熱情->
你的身體保固年限只有50年,現在就要開始養肌肉
石井直方
屍控一夜情
否認 -> 憤怒 -> 討價還價 -> 情緒低落 -> 接受事實
面對問題 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
可停留在任一階段
不是單行道
不同的人 , 不同的速度 , 通過不同的階段
加護病房 解釋病情
標準程序
我看妳們對阿伯很孝順(除罪化)
但是
阿伯年紀大
運氣差 , 得了這個病
外科醫師 其實也開得很好(除罪化)
運氣更差 , 又被感染
MRSA PDRAB(抗藥性細菌)
體質特殊(septic shock ,MOF 體質過敏)
家屬 醫生 都盡力了
DNR 簽一下
解除家屬的罪惡感
醫療糾紛的源頭
憤怒 <- nbsp="" p="">
預防方法
原則
1. 家屬一定不會錯
2. 萬一家屬錯了 , 引用第一條
方法 ( 找替代羔羊 )
1. 不可害人害己 製造敵人
2. 非特異性 ( 越大越模糊越好 )
3. 命運 上帝
焦慮 的狀態下 無法思考
根本沒聽你在講什麼
敵我之分( 朋友 還是敵人 )
以誠懇的態度獲得信任
人生是什麼 ?
追求者這個問題的答案 , 就是這個問題的答案 .
最困難的不是面對挫折打擊
最困難的事面對各種挫折打擊
卻沒有失去對人世的熱情->
你的身體保固年限只有50年,現在就要開始養肌肉
石井直方
屍控一夜情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