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的15個習慣
人類是唯一能創造自己命運的動物,而人類卻遲遲無法覺悟。
——心理學家與哲學家柏格森
日本最有活力的工作人,九十八歲的醫生日野原重明現身說法,在他的哲學裡,15個「習慣」創造出快樂的人,人類能主宰自己的命運,一切就看你如何用「習慣」造就自己。
人皆由「習慣」所造就
日野原在他的書中說,「所有人皆由『習慣』所造就,身、心皆然。」
從一九七五年開始,日野原一直在提倡,「自己的健康自己捍衛」的運動。
他仔細研究一下有那些習慣對自己有好處,既然知道有好處,
就要養成「毫不遲疑、當下實行」的行動力。
攝取品質不佳的食物、食用過多鹽分、抽菸、過量飲酒、
食用太多動物性脂肪、黃綠葉菜類攝取太少、運動不足……,
這些日常生活中的小小壞習慣,日野原建議,若能夠及早轉個方向,
待年長或年老之時,便不會染上所謂的「成人病」
也就是說,許多疾病都是長年以來的壞習慣所造成的。
日野原向來認為「成人病」之名,應該更改為較具行動力、
自發力的「習慣病」才對(英語為Lifestyle -Related Diseases)。
經過了他二十年的倡導,日本終於在平成八年(一九九六年),
由厚生勞働省更名為「生活習慣病」。
活力充沛又樂在生活的日野原,唯一感到驕傲的健康祕訣,
就是他的好習慣。這些歷經九十年所培養、持續不斷的好習慣,
時至今日,仍是他的無價之寶。
習慣1:心中永保愛
日野原之所以充滿活力,一個根本的原因就是愛存在於心中。他向來相信喜悅或歡樂只要有人分享,快樂的程度就會更加擴大。更喜樂的生命,必須包含更多的愛。
習慣2:抱持『一切都會變得更美好』的正面想法
日野原也相信,那些願意克服自己的缺點或弱點,並習慣存著「一切都會變得更美好」的正面想法的人,在人生中的任何時刻,都能夠展現樂於堅持的強大毅力。
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對於習慣有如此定義:「所謂習慣就是不停重覆的動作」。
養成對任何事情都持有正面的想法,也是一種必須要培養的新習慣。用這樣柔軟的思考方式試著重組我們的人生,一定可以感覺到從明天開始的每一日,更為光輝、明亮。
習慣3:挑戰新事物
如果在年輕時就養成挑戰新事物的習慣,發覺自身才華的機會也會隨之增加。那麼,一生中就可以看見無數次繁花盛開的瑰麗風景。
日野原說,若想永遠保持年輕的心,就要試著對某種事物保持高度的關心。而且,還要試著去挑戰看看。只要抱持這樣的心情,老不老一點都無妨,就讓向前行的勇氣,好好地發揮能量。
習慣四:鍛鍊自己的專注力
日野原強調,一個人有專注力,看起來就會非常朝氣蓬勃,但如果缺乏專注力,什麼事都無法順利進行。「最糟糕的是就此意志消沉、自我放棄,」日野原說。
培養專注力,需要某種程度的訓練才行。也就是說,必須在日常生活中就養成注意力集中的習慣。
為了鍛鍊自己的專注能力,日野原採用的方法是──無論多麼短暫的時間也要有效利用,絕對不可白白浪費。
日野原建議對於生活時間不太固定、或已經從工作崗位上退休的人,時間再如何充裕,也要在一天當中固定抽出三小時左右,完全用在研讀或自己的興趣上。毛森江每天也只排三分之二的工作行程,另外三分之一的時間約三個小時,他都拿來讀書。他所設計的住宅,書房一定扮演一個相當主體的角色,讓全家人都可以在一個書房長桌上讀書。
習慣5向心目中的典範學習
人生要如何規劃才好?
日野原建議,如果實在無從下手,先尋覓一個你心生欽羨的典範也是個好主意。
習慣6感受他人的心情
日野原常常出國,經常看到外國人有體諒他人心情的習慣。
要感受他人的心情,一定要先能讓自己寧靜下來,細細體會。
十七、八年前,林炳輝曾經在台北租屋而居,那段時間,白天他在營造公司上班,夜裡常跑伊通公園畫廊,看到裡面布置整潔,空間素雅,開始引發他想要居住在這樣空間的想法。於是他開始把沙發去掉、電視機去掉,不斷地割捨,然後開始在潔淨的空間插上一朵小花,泡一杯茶,開始可以安靜讀書、探索內心世界。「因為環境影響你的視覺,你就可以安靜地坐下來,」林炳輝說。
多接近大自然,可以讓自己的心更柔軟,更敏銳。專研園藝治療的台大園藝系教授張俊彥指出,美國有所謂的園藝治療師,種植花草,可以舒緩腦波內的緊張度,並且有助恢復注意力及疲勞。
習慣7珍惜有緣相逢的所有人、事、物
日野原說,如果你自己架設好一組品質優良的天線與接收器,你就更有機會遇見美好的事物
習慣8比八分飽在少一些
日野原維持健康的方法,就是對體重的控制。有的靠飲食控制,維持適當的體重,有的則靠規律的運動。
忙碌時,他常常在吃飯時間拿出牛奶與餅乾。
「大家都知道吃飯只要吃到八分飽就好。在吃到太撐、吃得太飽之前就停手,內臟的負擔比較小,對健康有正面的好處,」日野原說他現在超過九十歲,「六分」左右就足夠了。
百分之五十的死因是壞習慣所致。
習慣9 : 對飲食不要過於神經質
每天清晨,日野原都會喝一杯加了橄欖油的蔬菜汁。這種自製飲料可以穩定膽固醇值,又可以在忙碌的上午,輕鬆地補充體力與能量。這個習慣,他已經持續了三十年以上。
晚餐常會有聚會或晚宴,這種場合的料理多含有過量油脂,到處充滿了卡路里攝取過量的危險。遇到這種情況,日野原都會先從沙拉開始取用。
但他建議偶爾有宴席時,對美食也不用過於敏感,多吃一點,過幾天再少吃一點,讓多出的一、兩公斤體重降下來就可以了。
習慣10:能走路就走路
同時與飲食生活的混亂共存的,常常是運動不足的問題。但是,對每天忙亂過日子的現代人而言,要額外找到運動時間,實在是難如登天。所以日野原自己就做到了能走路就走路,因此他在醫院裡上上下下、跑來跑去,不坐電梯,走樓梯;搭捷運時,也盡量走樓梯,不搭手扶梯。
習慣11 : 與更多同好享受運動時光
找同好一起去運動,也是必須培養的快樂生活好習慣。
即時找不到人一起去運動,只要每天規律地去運動,自然就會碰到一些運動同好。如毛森江每天早上五點半就到台南市的YMCA去晨泳,每天都會遇到前來游泳的九十歲婦人。
習慣12 : 發現更多樂趣
健康與否,就看自己夠不夠朝氣蓬勃,而夠不夠有活力,也全靠心情決定。
要讓心靈變得更平靜、豐富,該如何做才好呢?
日野原建議,就算面對累死人的工作,也不應該長吁短嘆、以為時運不濟,反而要振作精神、想像完成後的成就感。
並且,一邊以正面思考來鼓勵自己,一邊務實地動手完成,積極進取地挑戰難關。
習慣13 : 調節壓力
沈重的壓力必須明快地紓解及調整。
紓解壓力的一個方法是,不要讓憂慮的事情一件一件累積。
習慣14:反身自省,要求自己(責任總是在我)
梅特林克(Maurice Maeterlinck)創作的《青鳥》是一齣著名的戲劇。故事的梗概是「千山萬水尋找代表幸福的青鳥,最後,卻發現牠不在天涯海角,而是好端端地待在家中」。青鳥欲訴說的就是,所謂的幸福就存在每個人的心中。
掌握住屬於自己的青鳥
建立明朗、樂觀的生活方式,設立人生的願景,隨時掌握住屬於自己的青鳥,必須常常反求自己。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教育學院院長曾端真,從中興大學農業教育系畢業,曾擔任幾年的國中生物老師。可是她一直沒有忘記自己從小想當大學教授的願景,二十六歲結婚後,辭去國中老師的鐵飯碗,住在師大路。
三十一歲考取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研究所,碩士拿到後,中間還到中山女高當輔導老師,三十六歲考取博士班。一路念下來,終於在四十歲拿到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的博士學位,不僅達成個人願景,還考取心理諮商師執照,每週有一個晚上到一家基金會做心理諮商的工作。
現在年近六十歲的曾端真並沒有停止學習,還自己花費三年時間,預計用一百五十萬元學習費用,跟住在美國舊金山的一位心理治療訓練師史坦(Henry Stein),每週進行一次為時一個小時的電話教學學習,每隔一段時間,就要跑一趟舊金山三天,親自學習阿德勒心理治療。
曾端真在給人做心理諮商時,很強調每個人要選擇符合自己價值觀的生活形態,以此生活形態,來選擇適合這個生活形態的工作。
「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她說。也就是說,自己將來想要做什麼,過什麼樣的生活,就往那個方向,掌握時間,充實自己、準備好自己。
「人生快樂之道在多元,重點是當自己有困擾時,就要變,用原來的方法讓你不快樂,就不要用原來的方法,」曾端真說。
習慣15:不要盲目、非理性地方遷就於習慣
不管是藉由寫日記、寫年記的方式,或是經過禱告、內觀,萬一你發現到今天為止走的是錯誤的道路,只要換一個正確的方向即可。
日野原一直在強調,習慣可以造就一個人,但是,並不是要大家盲目、毫無理性地固執於一件事。有時候,描繪出一幅美麗願景之後,才發現到今天為止的習慣,與這樣的願景格格不入。這種時候,彈性改變一下思考方式,再營造出另一種適合的習慣就好了。
「台灣老闆賣一台電腦,只賺三百元,大家拚得要死,完全沒有生活品質。這究竟要做什麼?」李仁芳感嘆連連。
要做出優雅、高獲利的產品,要先從改變自己的生活環境開始。
正如同日野原在書中所說的:
「禽鳥的飛行姿勢無法改變,
動物爬行的方式、奔跑的姿勢難以調整,
但是,人類可以更改自己的生活方式。
改變日復一日、重複千百回的行動,
形成新的習慣。
選擇新習慣與否,靠的是人類的意志。
人類有選擇的自由,
經由意志力與毅力,
可以形塑出全新的自己。」
迎接新的一年,形塑出全新的自己。「生活幸福感會出來,」林炳輝在他陽明山上的食養山房的禪風茶席上,看著窗外午後的一片綠意說。
對你而言,人生的清晨也許已過,但是人生的午後還長得很,你要如何走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