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瞬息萬變、價值觀混亂的社會,人心愈來愈茫然不安,轉向追求內心的清明與安定,成為新趨勢。以研究禪學、指導禪修知名於國際的聖嚴法師,從觀照己心的觀點,談如何面對生命中的任何一種情境,都能不慌不亂,從容處理。
與平輩的相處之道
平輩之間的相處,不可猜疑、不能忌妒、不得輕視、不要攻擊,但應當有公平的競賽、合理的進退。要把平輩當做互助互惠的伴侶,而不是比高比低的對手。
人與人相處,主要是誠懇、同情、關懷、尊敬。這幾個項目應該是對於任何立場的人都很重要的。因為人人都希望不受騙,只要受騙過一次,下一次就不相信你。但是有一些人喜用手腕,即一般所謂的用「術」來帶人。用「術」來與人相處,短時間會有許多的便利,時間一久,他們的計謀被發現之後,人家就會害怕與他們相處。善用術的人,溝通的時候會用手腕,運作的時候會用手腕,讓你不自覺地被他套住。因為他用術的時候,就是利用別人的弱點,利用自己的優點,來控制人。不學無術之人,令人避之唯恐不及,但是遇上不學有術的人也一樣麻煩。技術的「術」,它的原義應該是管理的方法,然而化為心機、令人感覺到是陷入被預設好的圈套,像這種方式的術應該避免。
誠懇是真心的,欺詐則是不真心的,這是非常重要的。誠懇就是要由諒解他人、關懷他人、尊重他人,獲得他人的信賴。
對一般平輩,若能多多付出你的關懷、同情和諒解,他們也同樣會給你多一份關懷、同情和諒解,但也有少數人不會給你回饋,甚至會認為你的關懷是應該的。然而,真的要與朋友、同事相處得很融洽,主動地付出你的關懷、同情、諒解,是非常必須的。
與屬下的相處之道
至於要如何與部屬相處?首要是尊重部屬,不要把他們當成工具來看待,也不要把他們當成墊腳石來利用,應該要把他們當成共事互利的夥伴,是自己的手足,希望他們能更努力、更有成長,要不斷關心、照顧、提拔他們,處處為他們設想,替他們解決困難、承擔責任。
雖然有些人提攜不起來,因為限於先天的資質、條件,任憑你怎麼訓練他,他就是無法自立、自主。但是一家公司或機關,如同機器一樣,有大的齒輪,也要有小的齒輪,要有大的螺絲釘,也要有小的螺絲釘,所以還是要一視同仁關懷他們,協助他們,照顧他們身心的健康、家庭的安定、工作職務的勝任愉快。假使主管們都能夠這般地付出無盡的關懷,一定能與部屬相處得很好。
對於新進員工,則要讓他們深刻地認識企業文化,並領會未來的使命感,但絕對不要趕鴨子上架,愛之適足以害之。新進員工進步快當然很好,進步得慢些也是正常。一旦他們在基層待久些,任何人都會期望自己能夠成長。因此,在新進的階段,對他們的期許要高,訓練要認真,質的要求則不能太高,使他們內心充滿了希望,卻沒有心理上的壓力,要讓他們自己期望自己,把工作做好。
與上司的相處之道
至於如何與主管相處?
做上級的人,多半是喜歡部屬跟他們有良好的默契,能為他們分勞解憂。不與上級頂撞抗爭,為他們少製造麻煩,多一點幫助。
應該替上級的人設想,在工作發生困難時,首先自行克服,不要老是提出問題,讓上級的人頭痛,上級交下的任務,如果不是很匆促的話,最好能自己用心去研究,盡力去考察,以全心全力來達成任務,擬妥幾個可行方案,提供上級選擇,請示上級指導。不要把任何問題都推給上級去處理,發生任何狀況,不要都等待上級的人來解決。因為主管需要的部屬,是能夠幫忙他們分擔責任與工作的人,而不是時常找他們麻煩的人,何況只有經辦人自己對他所經辦的工作最熟悉,要不然,主管何必任用他?主管階層的人一定很希望能用到得心應手的部屬,不僅是能用他們的手或腳,而且能用他們的頭腦和心。
身為部屬的人遇事都當為主管階層的人設想,而且要為他們分擔部份責任,不要盡把責任、過失推到上級主管去。中階主管也不要輕易運用上級的權威,任何事情都說,這是上面交代要這樣辦的,經常不替上級負責任,只管傳達命令說這是老闆講的、這是老闆的意思;應該要說,這是經過決策層次召開會議決定的,依實際的情況,需要這樣子做。一個機構的決策層次,大概包含董事長、總經理、主管群、顧問群等,最高的、最後的決策,當然是老闆的意見,雖有其主觀的成分,但是也必有其客觀的因素。因此已經通過中階幹部而提出的意見,中階幹部就不可以說這是老闆要交辦的事。
中階主管平日則要常常對部屬說,這是老闆對員工們的關懷,這是老闆的道德理念,這是老闆說的公司理念,這是老闆的經營哲學,這是老闆對員工的勉勵,這是老闆希望完成的社會責任等,如果能這樣做,便會將老闆鞏固成這個機構的領導中心,是精神的、方向的,不是權威的、高壓的。
在這方面,位於中階的主管們以及為人屬下的人,對於上級交代的任務,必須弄得清清楚楚,然後化成自己心中的任務,將自己變成老闆的化身,全心投入來完成工作,老闆的事就是自己的事。
(作者為法鼓山農禪寺住持、法鼓山中華佛學研究所創辦人,莊素玉採訪整理)
作者:釋聖嚴 出處:天下雜誌 172期 1995/09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